一、我的困境与目标(The “Why”)
相信很多朋友都遇到过和我一样的尴尬情况:家中的光猫和全屋网线的汇聚点都在一个狭小的弱电箱里,而我们花大价钱买的高性能无线路由器,比如我这台红米AX6000,如果也塞在那个金属箱子里,Wi-Fi信号将大打折扣。我希望把它放在全屋中心的客厅,但无奈的是,从弱电箱到客厅只预埋了一根网线。
这根网线既要负责从光猫接收上网信号(WAN),又要负责将路由器的局域网信号(LAN)传回弱电箱,分给其他房间。怎么办?答案就是——VLAN单线复用。
我的目标:利用现有的一根网线,实现光猫信号进、路由信号出的双向奔赴,且性能无损。
二、硬件清单与网络拓扑
- 光猫: 中国移动 吉比特H3-2S (担当桥接角色)
- 交换机: 水星 (MERCURY) SG105 PRO (5口千兆网管交换机,VLAN的核心)
- 路由器: 红米 (Redmi) AX6000 (ImmortalWrt 24.10)
最终网络拓扑图:
1 | +------------------------+ +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+ |
三、核心原理:VLAN到底是什么?
简单来说,VLAN(虚拟局域网)技术就像是在一条单车道的马路上,划出了多条虚拟的、互相隔离的车道(比如公交车道、私家车道)。我们的数据包就像车,打上不同的“标签”(VLAN Tag),就能在各自的车道里跑,互不干扰。
在此次方案中,我们规划了两条“车道”:
- VLAN 10: 上网专用道 (WAN),负责把光猫的信号送给路由器。
- VLAN 20: 局域网专用道 (LAN),负责把路由器分配好的网络信号送回交换机,给其他设备用。
四、实战配置步骤
第1步:配置水星SG105 PRO交换机
这是所有数据打包和分发的枢纽。登录交换机后台(通常是192.168.0.1)。
802.1Q VLAN 设置:
- VLAN 10 (WAN):
- 成员端口:
1, 5
- Tagged端口:
5
(去往路由器的Trunk口) - Untagged端口:
1
(连接光猫的Access口)
- 成员端口:
- VLAN 20 (LAN):
- 成员端口:
2, 3, 4, 5
- Tagged端口:
5
(来自路由器的Trunk口) - Untagged端口:
2, 3, 4
(连接其他设备的Access口)
- 成员端口:
- VLAN 10 (WAN):
802.1Q PVID 设置:
- 端口1 PVID:
10
(进入的普通数据包,自动归为VLAN 10) - 端口2 PVID:
20
- 端口3 PVID:
20
- 端口4 PVID:
20
- 端口5 PVID:
1
(Trunk口PVID保持默认即可)
- 端口1 PVID:
第2步:配置红米AX6000 (ImmortalWrt)
ImmortalWrt (OpenWrt) 强大的网络功能是成功的关键。
进入
网络
->设备
,创建VLAN设备:- 创建VLAN 10: 点击
添加设备配置
,类型选VLAN (802.1q)
,基本设备
选你的物理WAN口(如wan
或eth1
),VLAN ID
填10
。 - 创建VLAN 20: 重复一遍,
基本设备
还是选物理WAN口,VLAN ID
填20
。
- 创建VLAN 10: 点击
配置
br-lan
网桥:- 在
设备
列表里,找到br-lan
并点击配置
。 - 在
桥接端口
中,除了默认的几个LAN口和无线,**额外勾选上刚刚创建的wan.20
**。
- 在
进入
网络
->接口
,分配设备:- 修改WAN接口: 编辑
WAN
和WAN6
接口,将其设备
选项从物理口(如wan
)改为我们创建的虚拟接口wan.10
。 - 检查LAN接口: 确认
LAN
接口的设备
是br-lan
。
- 修改WAN接口: 编辑
保存并应用所有设置。
五、终极排错:那被忽略的“最后一公里”
当我按照上述步骤完美配置好交换机和路由器后,怪事发生了——依然上不了网!我反复检查VLAN配置,确认无误。
最终问题定位:光猫!
使用的移动吉比特H3-2S光猫,虽然有多个LAN口,但只有LAN2口设置为桥接模式!我之前插在了LAN1口上,导致源头信号就不对。当我把网线从光猫的LAN1换到LAN2后,所有网络瞬间恢复正常!(修改光猫为LAN1口桥接亦可)
这个教训告诉我们:在折腾复杂的VLAN配置前,务必先确认你的光猫哪个网口才是真正的“桥接出口”。你可以登录光猫后台查看绑定,或者直接咨询运营商客服。
六、总结
至此,我们成功利用一台小小的网管交换机和强大的OpenWrt系统,完美解决了单线入户的布线难题。弱电箱里的设备现在都能被客厅的路由器统一管理,跑满千兆带宽,客厅的Wi-Fi也信号满格。
这次经历虽然曲折,但也让我对家庭网络有了更深的理解。希望我的分享,能为你提供一份清晰的路线图,让你在改造自家网络时少走弯路。